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既是應對外部沖擊、穩定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也是增強戰略主動的長久之策。今年上半年,陜西千方百計增加優質供給,多措并舉力促消費,成效不斷凸顯。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近年來,陜西將知識產權保護作為激發創新活力、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招商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聚力建設西部示范知識產權強省。
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是陜西在新時代擔負的新使命。展望“十五五”,陜西如何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將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本報特邀省政協委員和專家共謀良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群山之頂,天藍草碧,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新綠一直延伸到天際,不知名的野花隨風搖曳,在陽光下閃爍著星星點點的光彩……這醉人的畫面,正是安康市平利縣正陽草甸旅游景區的初夏景致。
據西安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全省實現進出口總值1112.79億元,累計實現貿易順差434.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3.96億元。一季度,全省外資企業實現進出口總值647.91億元,同比增長2.8%,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58.2%。
5月27日18時,正值西安城區晚出行高峰期,記者來到位于雁塔區長安南路與雁南一路的交叉口,此處車輛密集,但交通卻順暢有序。
今年是青年發展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謀劃布局之年,如何進一步優化青年發展環境,解決好當代青年在就業、住房、婚戀等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本報特邀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集思廣益、建言獻策。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十四五”以來,陜西深入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部署,密集出臺系列政策舉措,扎實開展職業教育領域專項行動,從優化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強化內涵建設、提升服務能級等維度精準施策,全面激發職業教育活力,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