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_日韩欧美精品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四虎美女版_夜间精品视频

您的位置:首頁 > 大數據 > 委員提案

聚力建設西部示范知識產權強省

陜西政協網 發布時間:2025-07-08 08:50 【字體:

□ 記者 張涵博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近年來,陜西將知識產權保護作為激發創新活力、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招商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聚力建設西部示范知識產權強省。

“十五五”期間,如何構建全鏈條、多層次的保護體系,織密創新成果的“防護網”?如何破解高校等創新主體的成果轉化難題,讓“實驗室”里的智慧結晶變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金鑰匙”?圍繞建設西部示范知識產權強省話題,本報特邀3位省政協委員從多個維度集思廣益、建言獻策。

【本期嘉賓】

侯社教 省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馮 鋒 省政協委員、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院長

張 燕 省政協委員、陜西省法學會破產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構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十四五”期間,陜西印發《陜西省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若干措施》《陜西省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綱要(2021-2035)》《陜西省“十四五”知識產權發展規劃》,制定西部省份首部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陜西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建立跨部門、跨區域協同保護機制,在全國率先開展并建成19個省級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從頂層設計到制度創新,從省內協同到跨省聯動,陜西正逐步構建起全鏈條、多層次的知識產權保護網絡。”多年從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省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侯社教說。

2020年,橫山大明綠豆、周至獼猴桃等11個地理標志產品成功入選中歐地理標志互認互保清單;2021年至2023年間,富平柿餅、眉縣獼猴桃等10個地理標志產品先后獲批建設4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

陜西還積極搭建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屏障。2023年,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陜西分中心正式落地,并在英國、哈薩克斯坦分別設立陜西省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站,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更堅實的權益保障。

展望“十五五”,侯社教認為,我省要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制定《陜西省商標條例》《陜西省地理標志保護條例》《陜西省特殊標志保護條例》等法規;加強知識產權執法司法,健全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體系,提升跨部門、跨區域知識產權保護效能,進一步發揮行政裁決和人民調解的作用;推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優化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強化涉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努力實現知識產權嚴格保護、快速保護、協同保護、精準保護、高效保護、智慧保護。

讓科研與應用精準對接

以秦創原為總窗口,推動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率先“破冰”;探索“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成果轉化”等三項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讓沉睡的科研成果“活起來”……“十四五”期間,我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改革破題、以實踐增效,推動知識產權工作交出亮眼答卷。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計單列成果10.6萬項,轉移轉化3.6萬項,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居全國第十,科技活動產出水平指數居全國第四。

“這一系列突破,不僅激活了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更讓陜西富集的科教資源逐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優勢。”省政協委員、西安郵電大學理學院院長馮鋒表示。

針對一些創新成果卡在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最后一公里”堵點問題,他建議,立足我省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領域的創新優勢,設立省級概念驗證專項基金,加快建設區域性中試基地,打通成果轉化的“關鍵節點”;促進專利與技術標準聯動,擴大技術經理人隊伍規模,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轉化職稱評審單列通道”,激勵更多人才投身成果轉化事業,將陜西的“科教長板”真正轉化為“產業跳板”。

完善知識產權法治保障

2024年,《陜西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正式出臺。作為西部省份首部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條例為激發全省創新活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法治保障。

“‘十四五’期間,我省在知識產權法治建設領域開拓進取,構建起具有西部特色的保護體系。”省政協委員、陜西省法學會破產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張燕說,當前,我省創新生態持續優化,知識產權法治紅利正加速轉化為創新動力。但也面臨新興領域立法滯后、執法資源不均等現實挑戰,特別是維權成本高企成為中小企業創新“攔路虎”,唯有以法治思維破解發展瓶頸,方能為科技強省建設注入持久動能。

張燕認為,破解知識產權法治保障難題,需以系統思維推進制度創新。她建議,建立“動態立法”機制,設立前沿技術立法專項組,每年更新保護目錄,優先在大數據、新能源等陜西優勢產業領域出臺實施細則,確保立法與技術迭代同頻共振。

圍繞執法能力建設,張燕建議,推動西北五省執法協作平臺建設,通過侵權黑名單共享形成跨區域監管合力,推廣簡易程序縮短小額案件審理周期,設立省級維權基金補貼企業50%訴訟成本,讓中小企業“打得起官司、守得住創新”。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宣傳知識產權政策法規和公共服務內容,持續推進知識產權宣傳進機關、進企業、進市場、進社區、進學校、進網站,提高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

來源:各界導報 編輯:郭長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