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省政協委員、陜西福圣真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晨接到一通來自西安市熱力集團下屬城區供熱公司副經理郝勇洲的回訪電話。
“趙氏女笑瞇瞇、笑瞇瞇,一步跌到福窩里……”12月24日,放學后,在興平市逸夫小學非遺文化秦腔社團,伴隨著鏗鏘的鑼鼓聲,“小戲迷”們唱著經典唱段開始秦腔訓練。這是逸夫小學的王牌社團,由學校聘請秦腔表演藝術家擔任社團輔導員,教學生進行秦腔基本功、唱腔、表演等方面的學習和訓練。
2025年1月5日0時起,全國鐵路將正式啟用2025年第一季度列車運行圖,屆時西安將首開直達香港高鐵,創西北地區高鐵直達香港的先河。
“咸陽機場終于增加俄語標識了,雖然只是幾個符號,卻體現了我們大西安的開放和獨特魅力。”11月21日,西安市民王樂乘坐國際航班從阿斯塔納回到西安,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出關通道看到醒目的俄語標識,由衷點贊。
今年是秦兵馬俑考古發掘50周年。近日,在北京蒙藏學校舊址的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兵馬俑被賦予色彩和神態,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煥發出新魅力,讓專程前來觀展的北京市民過足眼癮。
土壤,作為農業發展和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與人類生產活動密切相關,更事關經濟社會與環境之間的永續發展。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通過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監測工作,加強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等措施,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
張煒達翻看自己收藏的陜北民歌曲庫時,發現來來回回就那么幾十首經典的。帶著心中的“危機感”,他多次前往延安、榆林進行調研。他認為,由于新興文娛產品不斷涌現,加之老一輩民歌手日漸老去,年輕一代對陜北民歌的關注度降低,受眾斷層、市場萎縮等因素,給陜北民歌的傳承發展帶來現實挑戰。
近年來,隨著工業規模不斷擴張,我省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呈現出逐年攀升的態勢。據省生態環境廳統計,2021年、2022年、2023年我省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分別為1.33億噸、1.56億噸、1.63億噸,盡管固廢綜合利用率逐年提升,但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日益增強,各項環保政策相繼出臺,環境治理服務從原先的哪里污染治理哪里的思路,逐漸向更加專業化、系統化、綜合性的服務模式轉變,其中“環保管家”服務越來越獲得更多環保企業和涉污企業的認可。
一呼一吸,關系政府作為,關系經濟發展,更關系民生福祉。近年來,我省始終把大氣污染治理擺在全省高質量發展突出位置來抓,聚焦短板弱項,緊盯重點任務和目標,標本兼治、科學施策,大氣污染治理取得明顯的階段性成效,但關中地區治污降霾形勢依然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