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_日韩欧美精品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四虎美女版_夜间精品视频

您的位置:首頁 > 大數據 > 委員提案

“十五五”陜西職業教育如何展現更大作為?

陜西政協網 發布時間:2025-05-28 08:44 【字體:

□ 記者 閆智

“十四五”以來,陜西深入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部署,密集出臺系列政策舉措,扎實開展職業教育領域專項行動,從優化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強化內涵建設、提升服務能級等維度精準施策,全面激發職業教育活力,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高質量發展。

展望“十五五”,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陜西職業教育如何展現更大作為?本報特邀3位政協委員建言獻策。

【本期嘉賓】

藍國慶 省政協常委、香港善德基金會主席

王振峰 省政協委員、西安城市交通技師學院院長

李佳南 西安市閻良區政協委員、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勞動教育科負責人

突破觀念壁壘 構建全周期培養體系

作為西部職業教育大省,陜西現有職業學校389所,在校生規模達100萬人,實現了每個縣至少有一所中職、每個市至少有一所高職的發展布局。全省職業學校布設3142個專業點,涵蓋19個專業大類517個專業。

聚焦34條省級重點產業鏈和4個萬億級產業集群,近年來,陜西通過扎實開展“三個年”活動,持續深化產教融合,建成18個市域產教聯合體、15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推動職業學校辦學條件整體達標率提升至83.5%。

“隨著AI技術普及和產業升級加速,職業教育仍面臨人才供需錯配、社會認同度不足等深層次問題。”省政協常委、香港善德基金會主席藍國慶長期關注職業教育發展,在他看來,“職業教育不是普通教育的‘次優選擇’,而應是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的‘類型教育’。”

針對突破觀念壁壘,藍國慶認為,只有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和吸引力,社會認同度才會提高。他建議,政府應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展示職業教育的成功案例和優秀畢業生的職業成就,表彰在各行各業中表現突出的職業教育畢業生,以提高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同。

“目前部分學校缺乏職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企業也有很多崗位難以招到合適的人才。”藍國慶建議,在職業院校設立職業發展中心,提供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和創業支持服務。政府部門可以與企業合作搭建平臺,統籌規劃職業教育和區域經濟發展方向,幫助畢業生獲取更多的就業機會,并就相關問題做出短期、中期和長期規劃。相關部門要在“十五五”規劃編制中對高等職業教育作出進一步部署,根據陜西發展的實際情況,通過調整招生規模進行宏觀調控。

深化產教融合 構建現代職教體系

陜西作為裝備制造大省,2023年裝備制造業總產值突破1.2萬億元,同比增長12.5%,但高端技能人才缺口23%;全省高職畢業生本地就業率不足60%,專業結構與“秦創原”重點產業鏈匹配度亟待提升。

省政協委員、西安城市交通技師學院院長王振峰多年深耕職業教育領域,他認為,當前全球產業鏈深度調整與新一輪科技革命疊加共振,產業轉型升級對技能人才需求正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轉變,從“單一技能”向“復合能力”迭代,從“傳統技術”向“數字智能”跨越,呈現出“三新”特征。

王振峰認為,職業教育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為主線,立足陜西“追趕超越”定位,圍繞區域產業特色、資源稟賦和發展需求,加快構建“產教深度融合、中高職銜接、職普融通”的現代職教體系,形成具有陜西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路徑。

在專業集群建設方面,王振峰建議,要推行“123專業強基計劃”,圍繞全省10大重點產業鏈,打造20個省級產教融合示范專業群,培育30個全國特色品牌專業。同時,要建立“紅黃綠”專業動態預警機制,對連續兩年就業率低于70%的專業實施“紅牌預警”,為新興產業專業開辟“綠色通道”,確保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

“要進一步激發企業參與活力,設立省級產教融合專項基金,對深度合作企業給予政策激勵,形成‘教育賦能產業、產業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環。”王振峰說,要構建校企共建平臺,大力推廣“企業冠名學院”“訂單班”模式,聯合龍頭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實現“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職”;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推動高職院校參與科技成果轉化,建設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

精準對接區域需求 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我省印發的《2025年全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要點》強調,要優化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發展布局體系、支撐產業發展布局體系,引導職業學校找準服務面向定位、人才培養定位、辦學特色定位,推動職業教育服務領域從區域性向全局性轉變。

“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發展和支撐產業布局,實質上是要讓‘專業鏈’精準對接‘產業鏈’,使人才培養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后備軍’。”西安市閻良區政協委員、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勞動教育科負責人李佳南說,要重點強調優化服務區域發展布局,關鍵在于構建“產業需求驅動專業設置、專業發展支撐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

李佳南建議,科學設置專業群,由教育、統計、工信等多部門聯合建立產業數據庫,定期發布緊缺人才目錄。成立“產教融合理事會”,每季度召開供需對接會,將企業技術升級需求直接轉化為專業調整信號。

如何進一步完善職教人才培養體系?

“產業在哪里專業就建在哪里,崗位需要什么課程就教什么。”李佳南認為,應把學校“搬到”園區中,或在園區設立教學點、實訓基地,讓學生邊學邊干、邊干邊學。企業要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共建課程體系和實訓平臺、共育“雙師型”教師、共評技能標準、共建“現代產業學院”,要聚焦區域產業鏈關鍵環節和技術“卡脖子”問題。

李佳南認為,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組織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提交行業企業專家審定商議,形成行之有效的崗位培訓體系,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通用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并貫穿到崗前培訓人才培養目標。要將高職專科學校開展本科職業教育納入全省“十五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統籌考慮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領域、行業產業特點等情況,在“十五五”期間,指導3至4所“雙高計劃”院校系統謀劃和推進職業本科學校申報工作。

來源:各界導報 編輯:郭長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