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物業管理涉及千家萬戶,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2022年,渭南市發布《渭南市物業服務收費實施細則》,將基礎物業費、電梯費和水電公攤費三部分合而為一,調整為“一費制”,進一步規范物業服務收費。
“傳統美食是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漢中美食雖具有一定知名度,但仍存在布局分散、經營品種與方式單一、產業聚集度不高、與旅游融合度不高等問題。”在漢中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張鑫就補齊漢中美食發展短板,提出了《關于進一步打造“漢中菜”品牌 助力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的提案。
在柞水縣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期間,王承德委員提交了《建議成立慢病康復管理中心》的提案。
“近年來,山陽非遺手工掛面得到快速發展,有效消化了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但與其他地方相比,整體影響力較差、檔次標準較低,并未在省內外形成品牌效應。”蔡忠和委員說。
2月27日,在渭南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上,談及新時代“楓橋經驗”,張小玲委員說,“楓橋經驗”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蘊含矛盾調解機制、矛盾糾紛的預防機制等寶貴經驗,對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2月20日,記者在省林業局見到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省林業局原副局長昝林森時,他正忙著在電腦上修改準備上會提交的提案。“提案提交前,我想把建議部分再完善些,爭取交上一份高質量的提案。”他解釋道。
說起去年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的感受,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省臺盟主委陳玉玲打開寫滿履職心得的筆記本說,這一年“信心百倍、干勁十足”。
“一片小小的茶葉,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在山陽縣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縣政協委員劉海鋒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實施茶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提案。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發展村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環節。針對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規模普遍偏小、主導產業不突出、產業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在洛南縣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縣政協委員柳鵬提交了《關于發展產業及村集體經濟 推動鎮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的提案。
延榆鐵路建設是榆林人民翹首以盼的一件大事,鐵路建成后,將成為連接榆林南北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