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養老服務人員工資待遇低,執行的是2013年出臺的《陜西省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聘用人員薪酬待遇和運轉維護經費保障意見》(陜民發[2013]23號)的標準:月工資由1300元基本工資和1000元生活補貼及聘用年限補貼(20元/月,每續聘一年增加20元)組成,10多年來,養老服務人員沒有上調過工資,也沒有購買“五險一金”。
無人機物流作為低空經濟的核心產業,展現出高效、安全、靈活的獨特優勢。陜西省作為無人機研發制造和低空空域管理的先發地區,具備發展低空無人貨運航線的獨特優勢,應盡快布局低空無人貨運航線網絡。
數字化綠色化是全球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趨勢,兩者協同發展有助于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產業結構轉型調整、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是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現實需要。近年來,我省深入實施數字陜西戰略,但對比江蘇、廣東、浙江等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還存在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大規模“南菜北運”雖然豐富了消費者選擇,但也對包括陜西在內的北方蔬菜市場造成了顯著沖擊。
2021年國家衛健委辦公室印發《長期處方管理規范(試行)》,明確慢性病患者的長期用藥管理要求。2024年12月,省醫療保障局辦公室也印發《關于規范醫保藥品外配處方管理的通知》,旨在更好保障參保人就醫購藥。
當前金融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背景下,跨境資本流動日益頻繁,給金融市場的穩定帶來新的挑戰,對跨境資本風險防控、金融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我省跨境資本流動風險防控存在本地化監測預警體系不健全、制度適應性與靈活性不完善、地方金融風險防控力度需加強等問題。
涇惠渠灌區地處我省關中平原中部,承擔著涇陽、三原、高陵、臨潼、閻良和富平六個縣區146.5萬余畝農田的灌溉任務。調研發現,灌區目前存在排水系統不完善、地下水排泄不暢、地下水咸化、土壤鹽漬化、水土污染等問題,嚴重制約灌區可持續發展。
藤編在中國有1700多年歷史,近年來,全國各地藤編產業得到迅猛發展,四川崇州市懷遠鎮藤編年產值超過2億元,云南騰沖市藤編走上央視,廣西都安縣藤編出口達9450萬元。2021年,我省漢中藤編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和歐洲、加拿大等地。
根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院長單衛星反映:馬鈴薯是我國和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陜西第三大糧食作物。我省馬鈴薯生產主要分布在榆林、延安、安康、商洛和漢中地區,2020-2022年種植面積分別為463.2萬畝、477.0萬畝、424.2萬畝,按5:1折合糧食,總產量分別為83.9萬噸、90.10萬噸、88.66萬噸,平均單產分別為181.1公斤/畝、201.6公斤/畝、209.1公斤/畝。馬鈴薯生產呈現播種面積減少、總產量穩定、平均單產逐年增加的趨勢,但大面積單產遠低于全國和發達國家水平。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調
醫工交叉產業即醫學與工程技術結合的相關產業,如醫學影像技術、可穿戴智能醫療設備、微創手術機器人等。作為科技與教育大省,我省擁有豐富的科研資源和醫療資源,是西北地區的醫療服務中心,發展醫工交叉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