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機關規范高效服務保障調查研究工作落地見效
□ 記者 馮倩楠 滿淑涵
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黨的十八大后出臺的中央八項規定,第一條就是“改進調查研究”。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對人民政協而言,調查研究是履職實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也是一項重要的經常性、基礎性工作。
近年來,省政協機關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對政協機關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切實增強保運轉、抓落實的思想行動自覺,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高標準服務各界委員,為政協履行職能、發揮作用提供堅實保障。
精準對標選好題
省政協機關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服務省政協及各專門委員會精心選擇協商議題。
翻開《政協陜西省委員會2025年協商工作計劃》,從協商議題到主要措施,無不緊扣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焦聚力打好“八場硬仗”,奮力推動陜西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取得更大突破“選題”“定向”:
瞄準“新”——“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完善支持政策,加快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等協商議題立足鞏固優勢、挖掘潛能,向改革要動力;
體現“近”——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系“萬家燈火”、情牽“柴米油鹽”、緊盯“急難愁盼”中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政協離大家很近”;
突出“廣”——提前對接民主黨派參與調研協商、民主監督等履職活動,引導所聯系的界別及本委員會委員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深入調研、積極建言;
踐行“實”——堅持把調查研究作為協商的前置環節,深入基層尋計問策,吃透上情下情、內情外情,提出有價值、有見地的意見建議。
省政協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關于大興調查研究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強統籌協調,抓好組織實施,積極溝通對接,強化服務保障,制定調研工作要點、情況通報會議計劃等,定期召開碰頭會推動工作進度、協調解決突出問題,服務各專委會更好地發揮基礎性作用,全力保障專題調研、委員自主調研、新增調研順利開展。
精心調研解好題
調查研究怎么搞?去哪里看、看什么、怎么看,找誰談話、談什么、怎么談,都需要有的放矢。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堅持因地制宜,綜合運用座談訪談、隨機走訪、問卷調查、專家調查、抽樣調查、統計分析等方式,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調查研究,提高科學性和實效性。
按照新時代黨對人民政協工作的新要求,省政協機關研究起草了《大興調查研究的實施方案》,制定出臺了《視察考察調研相關組織協調工作辦法》,進一步完善調研工作制度機制,明確調研內容、方法步驟、工作要求,提倡采取小型分散等形式深入基層,獲取第一手資料,了解真實情況,深化問題研究,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避免扎堆調研,減輕基層負擔,在大興調查研究中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調查研究實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發揮好政協專門委員會的基礎性作用,省政協機關精心組織服務全省政協專門委員會工作會議,研究總結新情況,積極探索新思路,拓展工作新方式。聚力打造“秦商量”協商議政平臺,實現三級政協組織、四級政協委員同一平臺聯動履職,推動協商模式全面創新、工作流程深度再造、議政格局全面優化。建立調研成果交流分享會制度,各專委會每次視察調研完成后,省政協主席會議專題聽取視察考察調研成果匯報,總結交流有效做法和典型經驗,扎實做好調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健全召開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制度,圍繞重點議題邀請相關廳局同志與部分委員、專家學者進行互動交流。
此外,省政協機關還對調研過程實行管控跟蹤:跟進調研計劃執行情況,匯總工作動態,超前統籌安排各項調研工作,做到聚焦議題不偏離、時間安排不沖突、環節程序不脫節。
精確建言答好題
新征程上,贏得“發言權”的密碼,在于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推進工作的實際成效。
對標全國政協,省政協機關強化服務履職,深入研究省政協重點履職形式,完善相關制度機制,規范組織各類協商議政活動,推進履職工作更加完備、形成體系。同時,提倡“短、實、新”的清新文風,在充分研討、反復打磨的基礎上,形成直達省委、省政府的高質量調研報告,及時將其轉化為提案或社情民意信息,不斷強化參政議政形式與內容的有機統一。
推進調研成效最大化,對策建議就要直達病灶、切中要害,一組實例可見一斑——
《關于推動我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調研報告》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及分管副省長批示,相關建議被省委、省政府在制定《關于支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接續政策措施》時吸納;
《關于推動我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調研報告》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表揚并批示“報告有含金量”,相關意見建議被《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吸納;
圍繞陜西涉外法律服務人才短缺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報送的調研報告加快了西安交通大學等6所高校申報國家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建設的進度;
緊扣“提升開放平臺功能,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議題完成的調研報告獲省級領導批示:參到了要點上,議到了關鍵處;
圍繞《陜西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草案)》《陜西省法律援助條例(修訂草案)》開展立法協商,形成的意見建議報省委轉省人大常委會在立法中參考;
鼓勵委員發揮專長開展自主調研,《關于加強陜西科創金融工作 建設秦創原2.0版的調研報告》《關于轉變思維加快融合促進我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調研報告》得到4位省級領導批示……
為有效激發“兩支隊伍”的活力,省政協機關還發揮制度管人、機制調動作用,通過組織開展集體學習研討、專題報告會、讀書活動等方式,提高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的政治素質與履職能力,創設《陜西政協調研》內刊,細化調研資料統計表,進一步拓展調研成果交流轉化渠道,建立健全意見建議后續采納及反饋機制,切實提升政協機關工作的組織化程度和整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