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委員
記者 閆智 文/圖
陜西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豐富多樣的自然風貌、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活躍的國際交流以及光榮的紅色革命歷史,在文化發展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
如何進一步深挖陜西文化資源,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推動陜西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命題,也是省政協委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李昊多年來所思考的問題。
“我們將當下特色IP視作當代城市的文化‘芯片’,融合了城市特色資源和當代流量經濟。”李昊說,以往城市的文化資源以傳統形式存在,與當代生活脫節且無法變現,將其與流量經濟關聯后,便能呈現出全新形態。
近年來,山東淄博燒烤、甘肅天水麻辣燙、湖南長沙文和友等眾多城市特色IP,在網絡的推動下,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推動消費的重要推手。
“我省在歷史、民俗、飲食等方面資源豐富,城市街道就是這些資源的載體。”多年來,李昊從事城市建設規劃工作,十分清楚西安老城區有大量與傳統關聯的街道,人文氣息濃厚且有諸多故事。今年省兩會上,李昊提交了《深耕陜西人文沃土,打造城市特色IP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的提案。
“與陜西所擁有的人文資源相比,城市特色IP依然具備巨大挖掘潛力和發展前景。”李昊建議,要加強歷史文化的挖掘,打造具有陜西特色的文化IP,突出地域民俗文化與特色美食,并通過旅游、文創等產業實現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要推動文化產業與科技、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對城市特色IP的推廣和宣傳,提高陜西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策扶持。”李昊表示,政府應積極制定城市特色IP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路徑,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城市IP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