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紀曉明再次提出提案,建議搶抓歷史新機遇,利用關鍵節點助推陜茶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據了解,這是紀曉明委員連續第五年為一片“葉子”發聲建言了。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每一位老年人都擁有幸福的晚年生活是群眾期盼。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中國發展基金會2020年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顯示,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14%,中國將進入老齡社會。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不能讓非法社會組織成為社會治理的‘漏網之魚’。”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期間,省政協委員、省委宣傳部出版處副處長何瑛談及疫情防控時如是說。
魔芋享有“血液凈化劑、腸胃清道夫”的美譽,被聯合國衛生組織確定為全球十大保健食品之一。漢中作為魔芋的最佳生長區域之一,魔芋產業蓬勃發展,目前種植面積已達32萬畝,年產量39萬噸,年產值18億元,為漢中鄉村振興和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
2021年12月28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印發《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指南(試行)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據院外心臟驟停發生率、人口數量及密度、轄區面積、公共場所數量及類別等因素,對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進行科學規劃。
隨著“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地,長期以來困擾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負擔重、短視化、功利化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日益嚴重的教育焦慮。
“2021年,因受疫情影響,我省酒店住宿業受到重創。今年我還是想把關注點放在酒店住宿業,就是想用自己的力量為行業做點事情。”1月18日,在陜西賓館委員住地,談及今年的提案,省政協委員、陜西雅蘭紡織集團董事長韓玲話語間飽含了對酒店住宿業的關切之情。
2021年7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雙減”政策出臺半年以來,現已初見成效,但目前我省部分地區仍存在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不均仍然是我省教育發展的短板,嚴重對沖了我省教育改革發展成果。
2020年1月18日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二聯組討論上,省政協委員、澳門華和國際投資公司董事長宋鳳山曾提出一條與“雜交構樹”有關的建議,得到時任省長劉國中的點贊:“宋鳳山委員的建議非常具體、非常重要。肉羊、奶山羊都非常喜歡雜交構樹這種飼草。對陜西來說,如果推廣開來,會在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產生非常好的效果。”
作為陜西文化品牌之一的“影視陜軍”,是讓陜西從厚重的歷史中走出,講好新時代陜西故事的重要方式。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陜西影視產業發展,在財政扶持政策下,我省影視精品迭出,影視產業規模逐步擴大,電視劇、電影年均產量躋身全國五強。“盡管目前陜西影視產業總體運營良好,但是有‘高原’,無‘高峰’。”省政協委員、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張阿利在調研中發現,目前陜西影視產業發展還存在政策更新緩慢、政策實施精準性不足、影視人才匱乏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