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雪梅
今年83歲的老父親,從21歲入黨到現在,已經是擁有62年黨齡的老黨員了。
父親年輕時是村上的一名赤腳醫生,母親幫忙算賬、取藥。有次,母親給一位出診的病人“多”算了三毛錢,父親發現后,硬要讓母親將多收的錢退回去。母親委屈地說:“那么遠的路,我就收了幾毛錢診療費,不應該嗎?再說了,家里兩個孩子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咱這樣下去能賺錢嗎?你到底圖個啥啊?”父親聽后,一本正經地告訴母親:“我是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員的根本宗旨,想發財就不要入黨,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職工作,只要村里的老百姓健康平安就好!”這是我第一次知道了黨員的崇高和偉大,也是第一次對父親佩服得五體投地。
因為父親政治素質高、群眾基礎好,幾年后國家放開高考政策,父親有幸被推薦上了醫科大學。在大學里,父親勤奮好學,經常幫助困難同學,畢業后被分配在一個偏僻的鄉鎮衛生院擔任副院長。
那個年代,副院長也是醫院的主治醫生,父親肩上的責任更重了,除了看病診療外,還要管理好醫院的內務。對于組織賦予的重任,父親格外珍惜,他暗暗發誓:“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我一定要扎根基層辦實事,為民服務解憂愁。”從此,父親更加堅定了對黨忠誠老實、做合格黨員的決心和信心。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父親勤勤懇懇,以身作則,嚴格按黨章標準規范自己的言行。
記得有一年,他們醫院要采購一批醫療器械,按照規定,要面向社會公開招標,當時已經有好幾家公司報名競爭。競標前一晚,外地一家公司的主管來家里找父親,走時趁人不注意,將裝有1000元現金的信封放在茶幾上。父親發現后,急忙打電話給那位主管:“你們把錢拿走吧,只要你們公司資質健全、產品過硬,自然就會中標,否則我就把這1000塊錢交給紀檢監察部門了!”只聽見那邊的主管小聲說:“一點小意思啊,您就收下吧!”父親越聽越來氣,最后大聲說道:“我是黨員,醫療器械關乎群眾安危,不是兒戲,你給我拿什么都不頂用,就是天王老子來了我也是這樣!”想不到,過了一會兒,那位主管返回家里,面紅耳赤地拿上信封灰溜溜地走了。
后來,父親先后在好幾個鄉鎮衛生院當過院長。工作幾十年,父親從沒有接受過任何“老板”“大款”的吃請,也沒收過任何人的禮物。他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把群眾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就像他說的那樣:“我從一個赤腳醫生到走上領導崗位,是黨培養和教育了我,黨的恩情永難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為人民兢兢業業工作,是我不變的信仰!”
退下來的父親仍堅持“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的政治本色,繼續發揮余熱,為社會經濟發展再作貢獻。
他積極參與老干部黨支部的“三會一課”學習,按時繳納黨費,報名參加老年大學“銀發合力團”活動,義務給社區群眾量血壓、測血糖;當好社區志愿者,擔任“銀發宣講團”成員,經常深入全縣各中小學給孩子們講黨史故事、宣傳國家政策,傳播黨的好聲音,關心關愛下一代健康成長。去年,父親還被縣上評為“最美五老”,記得上臺領獎那天,父親穿得整整齊齊,特意戴上了那枚閃閃發亮的黨徽,神情嚴肅地站在陽臺,面向太陽升起的地方,舉起右手,用洪亮的聲音一字一句重溫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這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催人奮進。
在父親的熏陶和感染下,我和姐姐也以父親為榜樣,認真工作,積極進取。我們姊妹倆也先后入了黨,成為父親信仰路上的追隨者、紅色家風的傳承人,讓黨徽在我們家族中繼續閃耀。
又是一年“七一”來臨,作為社區老年合唱團成員的父親,這幾天正抓緊時間排練節目。每天傍晚,小區里總會傳來嘹亮的歌聲:“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