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史貴祿
□ 特派北京記者 唐冰 文/圖
“民營經濟”成為今年全國兩會最受關注的關鍵詞之一。
3月8日,住陜全國政協委員、榮民集團董事長史貴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提振消費以及民營、小微企業等的支持”“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等表述,為民營經濟發展帶來了信心和底氣,也讓自己鼓足了干勁、吃下了定心丸,增強了敢干、敢闖、敢投的信心。
“切實推進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關鍵在于政策落地實施。”史貴祿表示,只有把政策落實好、落實細、落實到位,才能切實為民營企業解決困難,促進民營企業不斷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作為民營企業,也要切實用好這些政策和舉措,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優先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做強、做優、做大企業。
全方位擴大內需、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定和擴大就業等方面,既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點,也是民營經濟實現自身價值的發力點,更是政府推動民營經濟壯大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史貴祿介紹,榮民集團2017年便投身新質材料領域,累計投入超10億元,聯合西安交通大學等知名院校,成功研發出世界領先的2至8系系超硬鋁合金、鎂鋰合金、鋁鋰合金制備和加工等核心技術,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多個重要領域,填補多項國內空白。
“在科技創新方面,民營企業應具備敏銳的科技洞察力,敢于突破傳統束縛,勇于攀登科技高峰。要努力從過去的‘追趕者’轉變為現在的‘領跑者’,在科技創新領域發揮引領作用。”他表示,今后要繼續加大科研投入,研發出更多型號的新材料,為我國航空航天和軍工事業發展作出民營企業應有的貢獻。
民營企業和民營資本在擴大內需方面具備巨大潛力。政府工作報告將“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全年工作任務的首位,明確要求“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領域建設,讓民間資本有更大發展空間”。
對此,史貴祿表示,參與重大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領域建設是民營企業一直以來的夢想。
“通過積極參與和深度融入,民營企業不僅能夠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還能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共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史貴祿認為,在重大基礎設施方面,民營企業應關注鐵路、風電、光伏等能源項目,以及5G基站、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社會民生方面,民營企業應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教育服務、醫療服務等民生設施建設,努力在這些關乎國家發展、民生福祉的關鍵領域中發揮自身優勢,以實際行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