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_日韩欧美精品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四虎美女版_夜间精品视频

您的位置:首頁 > 委員風采

郭線廬委員: 為后人留下專屬于長安畫派的“歷史底稿”

陜西政協網 發布時間:2024-01-28 10:56 【字體:

圖1:郭線廬委員(1093035)-20240128073657.jpg

郭線廬委員  □ 記者 劉凡銆 文/圖
  1961年,一場震動中國畫壇的“國畫習作展”巡展,讓新中國歷史上北方誕生的第一個畫派有了名頭——長安畫派。
  探索和創新是長安畫派最根本的精神。1982年,在長安畫派藝術家石魯先生病危之際,有友人問長安畫派的藝術精神是什么?他回答:“探索,不斷探索!”
  “探索,不斷探索。”步入新時代,省政協委員、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郭線廬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扛起新時期長安畫派的旗幟。
  2011年起,從“長安精神”系列展覽,到紀念長安畫派晉京60周年座談會,郭線廬帶領省美術家協會多次組織舉辦長安畫派的展覽、巡展、座談會,編撰《“長安畫派”文獻集》,創辦《長安畫派》季刊,系統梳理長安畫派前期各方研究成果,總結長安畫派藝術成就,希望為后人留下專屬于長安畫派的“歷史底稿”。
  回溯歷史,1965年初,長安畫派的藝術家們來到安康市牛蹄鎮朝天河村寫生創作,在長達3個多月的時間里,他們持續觀察當地人民的勞動、生活場景,進而創作出《采桑圖》《桑山行》《鋤桑圖》等描繪勞動人民、反映勞動場景的經典代表作,以“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藝術主張、“立足黃土地、扎根生活、反映現實”的藝術態度,推動中國繪畫藝術從傳統走向現代。
  “老一輩藝術家們深入基層、追求藝術的忘我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美術工作者持之以恒地傳承和學習。”去年4月,郭線廬帶領數十位省內美術家從西安啟程,沿著長安畫派前輩們的路線,走進商洛、漢中等地,踏著長安畫派先賢的足跡,深入當地鄉鎮、農村采風寫生,以緬懷先賢們為開創、振興長安畫派作出的積極貢獻。
  傳承是最好的緬懷。如何在新時代弘揚好長安畫派精神?郭線廬一直在探索著。
  “現今留存于世的每一幅畫作,都凝結著長安畫派先賢們的智慧與心血,他們的創作歷程、藝術精神應當被后人了解和銘記。”郭線廬說,要在新時代弘揚長安畫派精神,采風、展覽、座談會、編撰書籍是遠遠不夠的,當下急需一個專門研究、收藏、展示藝術作品的官方機構或場館,以便永久性留存精品畫作,開展藝術交流研討,建立陜西美術館迫在眉睫。
  為此,從去年到今年省兩會,郭線廬連續兩年提交關于“建立陜西美術館、弘揚長安畫派精神”的提案,呼吁加快推進陜西美術館立項建設,將其作為陜西文化建設的重點項目加快推進落實。
  “沒有官方機構或場館,一方面造成了作品的大量流失,大批長安畫派美術作品和明清時期古畫無處珍藏,另一方面難以凝聚創作隊伍,導致長安畫派文化品牌影響力逐漸弱化。”郭線廬認為,只有為長安畫派搭建更多交流平臺,創造更多展示機會,才能不斷提升長安畫派影響力,這對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陜西美術事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建成后的陜西美術館,將設置展覽、收藏、理論研究及公共服務等多項功能,構建完善、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長安畫派’特色文化品牌的重要平臺,進一步推動長安畫派繼承、研究和發展。”郭線廬對此深感期待。

來源:各界導報 編輯:穆小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