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_日韩欧美精品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四虎美女版_夜间精品视频

您的位置:首頁 > 視察調研

實施“六大行動” 促進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陜西政協網 發布時間:2024-05-20 09:38 【字體:

□ 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
  開放不足是制約陜西發展的突出短板。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發展“四個經濟”的部署要求,去年,省政協組織調研組先后赴西安、寶雞、安康等市區和江蘇、福建等省份開展調研,深入了解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現狀,學習借鑒發達地區先進經驗,廣泛聽取意見建議,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實施“六大行動”、促進我省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議。
  存在問題  

一是整體水平較低。全省外貿進、出口額占全國的比重較低,有業績的外貿企業數量占比不足全省企業總數的1%。企業外向型業務往來較少、外資利用率較低,全省制造業24條重點產業鏈74家“鏈主”企業中,近4成“鏈主”企業沒有外向型業務往來,全部“鏈主”企業外貿進出口、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和跨境資金收付等指標占全省的比重均處于低位區間。
  二是結構有待優化。外貿企業單一,外資龍頭企業加工貿易占比高。國有企業進出口總額僅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6.2%。支柱產業外向度較低,能源、原材料、裝備制造工業約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71%,而出口僅占17.7%。區域發展不均,西安市的進出口額占全省比重逾9成,其他地市對外規模小。
  三是平臺功能發揮不充分。平臺發展不足,國家級經開區僅有5家,高能級產業聚集平臺相對偏少、發展水平差異大。功能定位趨同,裝備制造、金融、文化等產業被多個功能區列為重點,存在同質化競爭問題;平臺對個別重點企業依賴度過高,對中小企業發展支持不夠,未能形成聚集和輻射帶動效應。
  四是服務保障有待提升。統籌管理需要強化,全省統一的開放經濟和開放平臺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導致政策引導和制度創新碎片化,創新成果復制延伸不夠。通關便利化還有堵點,各口岸之間存在信息壁壘,通關成本較高。基礎設施亟待升級,營商環境還需持續優化。
  意見建議
  一是實施開放統籌管理強化行動。健全統籌機制,樹立全省“一盤棋”思想,加強全省開放型經濟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研究制定開放型經濟總體規劃,統一審定重大開放政策與項目,差異化布局各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重點。搭建交流平臺,健全政府部門間、平臺間、企業間、智庫間的互動交流機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章制度制定和產經金貿有效運行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產業聯動,提升開放型經濟工作效能。壓實發展責任,理順各自貿功能區、開發區和綜保區的體制機制,突出經濟發展主業,深化機制改革和對內對外開放,強化縱向聯動和橫向協作,做好對平臺和企業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二是實施開放制度創新引領行動。深化規則創新,充分發揮開放平臺的“試驗田”作用,主動對接國際經貿規則,積極探索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圍繞需求開展賦權研究,推動下放更多省級經濟管理權限,爭取更多中央事權在開放平臺試點。強化政策保障,加大對國家級、省級重點開放平臺和開放通道的建設支持力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形成“先進帶動后進、整體實現遷躍”的良性循環;完善財稅政策,加大對開放項目的財稅支持與激勵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鼓勵知名創投機構、基金公司來陜投資,爭取首批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基金落地陜西。
  三是實施開放平臺通道效能躍升行動。提升自貿試驗區發展能級,推進“絲路自貿”“農業自貿”建設,利用自貿試驗區+服貿試點+綜保區+協同創新區等疊加優勢,全域全鏈推進產業開放協同發展。創新發展經濟技術開發區,鼓勵國家級經開區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等試點經驗,在服務業開放、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發展等方面加強制度創新。促進開放平臺融合發展,聚焦打造載體、招商引資、服務企業等職能,強化產業融合、區域聯動、優勢互補,增強承載力和開放水平,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口岸從通道向樞紐轉變,支持空港雙樞紐和雙集結中心發展,助力西安空港口岸和本土航空貨運做大做強。
  四是實施開放產業培育壯大行動。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新業態,出臺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培育認定和配套激勵政策,大力發展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強化外貿企業在國際市場開拓、報關報檢、外匯結算、出口退稅代理等方面服務保障。提高開放型創新產業聚集度,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深度參與國家“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推動制造業24條重點產業鏈延鏈強鏈補鏈,努力打造開放型產業集群。增強外向型優勢產業競爭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外向型產業鏈、供應鏈。提升進出口規模和質量,用好中省進口貼息政策,建好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發揮好糧食、肉類、水果等指定口岸作用,支持企業探索開展外貿業務,鼓勵企業參加重點展會、培育高附加值出口產業和優勢產品、進口大宗商品和優質消費品等,培育發展一批進出口示范企業。
  五是實施開放交流深度融合行動。辦好展會展現良好形象,持續做優做強絲博會、西洽會、農高會、秦商大會等展會平臺建設工作,有效利用商貿、農業、文旅、科技、金融等對外交流機會講好“陜西故事”。借力文旅用好歷史文化資源,深化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文旅領域合作,積極參與對外交流項目,舉辦相關文旅活動。加強線上媒體宣傳,推動云展覽、線上互動等宣傳活動常態化品質化提升。深化區域協作擴大產貿規模,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重點區域的經濟合作;緊盯世界500強、行業龍頭、專精特新企業等赴重點國家和地區開展“點對點”精準招商,務實開展“重點產業鏈外資企業走進陜西”“央企入陜”“知名民企入陜”等系列活動,支持境內外企業和資金在陜投資興業。
  六是實施開放環境優化升級行動。健全多元化國際化的糾紛化解機制,推進市場化法務服務體系建設,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高地。開展出口產品“一物一碼”動態溯源管理試點,破解出口產品知識產權侵權執法難點。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進“資本項目數字化服務”“進境展覽品通關便利化”等改革試點,促進數據共享、流程優化,為企業提供全鏈條、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務。加強開放型經濟智力支持,發揮陜西高校優勢,在省級層面統籌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學院”,加快培養和引進有擔當、懂政策、通貿易的國際經濟產經人才和法律服務人才。建立“一帶一路”高端智庫,支持舉辦高級別的開放型經濟、金融、產業、貿易、技術、物流、文化、服務和企業家論壇,增強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輻射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促進政務服務便利化,深化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協調、數據共享與聯合獎懲,建立健全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受理機制,健全營商環境定期評估和績效考核機制,提升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

來源:各界導報 編輯:郭長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