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殷博華
秦地無閑草,自古多名醫。陜西中藥材資源豐富,中醫藥發展前景廣闊。
記者從省中醫藥管理局了解到,2012年起,我省連續七年先后投入3633萬元為中醫館培訓負責人140人、骨干人才1491人,開展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3.52萬人次,并通過“師帶徒”、“名醫傳承工作室”建設,培養中醫藥骨干人才533人。
今年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如何進一步推動我省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本報特邀3名省政協委員建言獻策、共話發展。
【本期嘉賓】
馬戰平 省政協委員、陜西省中醫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
吳 芳 省政協委員、西安世紀盛康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閆小寧 省政協委員、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
優化課程體系 強化實踐教學
如何筑牢中醫藥人才“蓄水池”?省政協委員、陜西省中醫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馬戰平認為,只有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中醫藥發展才能未來可期。
“目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大多以理論課程為主,實踐機會并不多,而且很少接觸疑難病例。”馬戰平在工作中注意到,部分年輕醫學生畢業入職后存在理論知識強、實踐能力弱的現象。
2024年印發的《陜西省深化“院校+師承制”中醫人才培養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提出,通過2年培養周期,使中醫學專業在校醫學生在全面系統接受中醫藥知識學習的同時,“早跟師”“早臨床”“多臨床”,培養一批熱愛中醫藥事業、中醫藥理論功底扎實、臨床能力較強的中醫藥應用型人才。
“要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給學生增加更多的臨床實習和實踐操作課程,尤其要強化案例教學,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快速積累經驗,提高診療水平。”馬戰平建議,可在日常教學中引入現代醫學基礎課程,如生理學、病理學等,推動中西醫結合,拓寬學生的醫學視野,讓他們汲取中西醫所長,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緊扣社會需求 培養領軍人才
2024年,我省先后印發《陜西省中醫藥強省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陜西省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方案》,提出完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國家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和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省級名中醫的支持,加快培育中醫藥領軍人才,建立中醫藥領軍人才儲備庫。
“當前,對標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我省中醫藥高層次人才依然不足,特別是具有影響力的領軍人才匱乏。”省政協委員、西安世紀盛康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芳說,深入推進中醫藥領軍人才建設,既是當務之急,更是長遠之計。
吳芳建議,進一步發揮中醫藥科研實驗室、研究中心等平臺作用,鼓勵中醫藥人才參與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深入推進“名師護航”“名師傳幫帶”工程,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科研技術和理念,拓寬中醫藥人才的國際視野,緊扣社會需求培育更多的中醫藥領軍人才和傳承創新團隊,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完善資源配置 重視基層人才
基層醫療是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強化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是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關鍵之舉。2024年,我省印發《陜西省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關于進一步做好為縣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定向招聘醫學類畢業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從人才培養、引進、培訓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新舉措,吸引大批醫護人員扎根基層服務群眾。
“我省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雖然取得顯著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省政協委員、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閆小寧在調研中發現,基層醫護人員被挖走或主動辭職現象時有發生,人才“留不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閆小寧建議,進一步建立健全中醫人才激勵機制,持續做好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中醫人才的保障工作。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改善基層工作環境,提高基層中醫薪資待遇,暢通人才晉升渠道,特別是對外來人才要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如提供住房補貼、子女教育優惠等,讓中醫藥人才“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