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_日韩欧美精品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四虎美女版_夜间精品视频

您的位置:首頁 > 大數據 > 委員提案

讓人工智能真正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陜西政協網 發布時間:2025-03-06 09:01 【字體:

1741422026108070.jpg

□ 特派北京記者 唐冰 張涵博 記者 白瑤

去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過去一年,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跑出了“加速度”。尤其是今年春節前后,DeepSeek全球出圈、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在春晚扭秧歌,“杭州六小龍”引發關注,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應用加速落地。

在我國已初步構建較為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的當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如何抓住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機遇,推動人工智能真正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出席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住陜全國政協委員杜海峰、袁京連和關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省政協委員羅俊隆,聚焦不同發展方向,務實建言獻策。

用人工智能賦能西部縣域教育

3月5日,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縣中振興是這些年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近60%的高中學生是在縣域中學,怎么辦好縣域中學,我們將深入實施縣中振興行動計劃,使縣中更好地服務鄉村學生。此外,繼續加強數字教育國家平臺建設,把人工智能與教育結合起來,今年中國將發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書,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數字化時代、智能化時代的素養和能力。

“懷進鵬部長在‘部長通道’上有關縣中振興和‘人工智能+教育’的言論,令人倍感振奮。去年12月,教育部對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進行了部署。而我今年建言的主要方向也是人工智能賦能西部縣域教育。”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策學院教授杜海峰表示,推進“人工智能+教育”的重點難點在西部縣域,最關鍵的抓手、最基礎的力量是教師。

杜海峰在前期調研中發現,西部縣域教師在人工智能素養和能力方面存在短板,主要表現為專業教師匱乏、基礎技能不足、實踐環境受限以及政策激勵不足等。這不僅制約了縣域學生人工智能素養的培育,還可能會進一步拉大區域教育的差距。

“人工智能作為工具進入到教育領域,可以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杜海峰建議,把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作為教師個人發展的一項基本技能進行培訓,建立激勵考核機制,激發教師內驅力,確保教師人工智能素養和能力持續提升。此外,完善縣域人工智能基礎設施與資源支持體系,及時更新硬件設備,確保能接軌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同時,政府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引導資源向縣域傾斜,在制度層面為縣域教育的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當前,優質人工智能資源遠離西部縣域,使得當地在發展人工智能時面臨諸多掣肘。”杜海峰認為,人工智能作為推動發展的關鍵工具,具備激發縣域經濟活力的巨大潛力。而人是發展進程中最為關鍵的要素,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是破除西部縣域人工智能發展困境、實現縣域全面發展的最佳路徑。因此,培育良好的人工智能發展環境迫在眉睫,這不僅關乎人工智能在縣域教育領域的深化應用,更關系到縣域經濟的長遠發展。

加強中小微企業人工智能應用推廣

擁抱人工智能,成為越來越多中小微企業的必然選擇。

“對于中小微企業來說,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企業增強創新動能、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省政協委員羅俊隆說。

去年,羅俊隆圍繞陜西中小微企業人工智能應用情況進行廣泛調研,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并與不少企業負責人、技術人員、行業專家進行研討交流。調研中,羅俊隆發現,很多中小微企業面對人工智能技術表現出無力感和茫然,“不知道怎么著手應用”。

“除認知不足外,很多企業因技術成本高、人才短缺等問題,導致人工智能應用落地步伐較慢。”為此,羅俊隆建議,我省應組建省級和市級層面的人工智能專項小組,統籌部署人工智能技術與中小微企業的深度融合,量身定制企業應用方案,形成按行業分類的供應商和服務商、服務產品推薦目錄等,實施企業人工智能應用試點工作,舉辦知識普及講座,開展技術培訓,為中小企業擁抱人工智能提供保障。

“在國家層面,應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在研發投入、設備購置等方面給予補貼、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降低企業應用成本,完善相關人才培養和引進政策,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規范,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人工智能應用開發、數據管理等指導。”羅俊隆說。

此外,羅俊隆還表示,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障企業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成果,建立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算力、數據存儲和處理等基礎服務,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加速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不斷提升我國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話語權。

“希望在一系列措施的保障下,中小微企業實現會用、善用、常用人工智能技術,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優勢,也期待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保持健康發展態勢,涌現出更多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的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為國家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羅俊隆表示。

立法護航人工智能產業健康發展

在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AI換臉擬聲”“AI侵權”和借人工智能技術生成發布虛假信息等現象時有發生,這給現行法律帶來一定挑戰,也讓社會對人工智能的應用有所擔憂。

“人工智能正深刻地改變著整個世界,市場前景廣闊。”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陜西長安華科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京連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尚無一部人工智能方面的專門立法,立法滯后于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需求。此外,缺乏符合產業發展現狀的人工智能總體發展規劃,難以系統推動人工智能應用持續良性發展。

2023年,我國出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提出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實行包容審慎和分類分級監管,明確了訓練數據處理活動和數據標注等要求。但該辦法僅針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無法全面涵蓋人工智能領域的各類問題和應用場景。

對此,袁京連建議,根據人工智能快速迭代的發展現狀,適時制定《人工智能法》,厘清人工智能邊界,對該領域涉及的法律問題作出全面規定。“通過立法,一方面保護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國際競爭中發展,另一方面以法律約束規范其持續健康發展,確保人工智能在法律框架下合理使用。”袁京連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開展“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袁京連認為,應把人工智能產業健康發展作為重要議題,深入分析“十五五”時期新的階段性特征,科學確定發展目標,制定國家《“十五五”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出臺《人工智能促進指導辦法》,為人工智能的發展保駕護航,讓人工智能更好地造福人類社會、服務國家發展。

來源:各界導報 編輯:郭長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