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新聞背景:地方高校智庫作為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聯系緊密、校地共生共存等區位比較優勢。經過多年實踐建設,陜西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規模的地方高校智庫人才隊伍,特別是在發揮人才創新驅動、引領發展作用等方面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九三學社陜西省委會提交的《關于加強地方高校智庫人才隊伍建設 夯實“大創新”工作基礎的提案》提出,與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需求相比,我省地方高校智庫建設仍有顯著差距,特別是在人才引進來源、人才能力發揮、人才培養困境、人才發展評價等方面亟待改革優化。
人才資源是智庫發展的核心資源,決定地方高校智庫建設水平的高低和地方高校智庫對政府決策影響力、參與度的最根本因素還是人才。九三學社陜西省委會建議,應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構建多元化人才引進機制;充分借鑒域外高校頂級智庫經驗并結合高校智庫實際,突破現有全職聘用的人才引進方式,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旋轉門”機制,通過短期合作、游學互訪、互換交流等方式,柔性引進政商學界精英,匯聚一批國內外頂尖兼職智庫專家;以靈活設計的方式,密切地方高校智庫與政商學界部門的交流融合,通過互派掛職或兼職的方式,實現人才和成果的雙向流動,同時加大高校智庫與校內各專業學院的互動合作,實施成果共享,吸引專業學院科研人員積極參與智庫建設。
高校智庫的管理機制主要體現在人才管理機制、組織管理機制和成果管理機制三個方面。九三學社陜西省委會建議,應建立健全長效科學的人才培育體系,依據智庫人才成長的內在規律和關鍵要求,構建分類分層的人才開發體系,加強對外合作交流和培養力度,以合作交流為手段拓寬視野,以服務社會為目標加強應用對策研究,以重點培養優秀智庫人才為方式擴大社會影響。
在成果管理機制方面,目前地方高校智庫主要存在缺乏成果認可的保障機制、長效溝通渠道不暢通等問題。為此,九三學社陜西省委會建議,應形成多元化評價主體,更多關注智庫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如將政策制定者、政策實施者等智庫人才納入評議主體范圍。完善評價標準,減少論文、項目、著作等指標要求,更加關注代表性智庫成果的使用,將政商學界各部門的采納應用情況、領導人批示及社會影響力等納入評價指標。同時合理運用年度及聘期考核評價,充分考慮智庫人才的學術周期,依據智庫人才特點靈活設置評價指標,建立因才適用的體制機制,對智庫人才實行長周期追蹤,確保智庫人才使用效益和評價效果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