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白瑤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居民養老問題日益凸顯,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據公開統計,截至2023年底,陜西共有60歲以上老人853萬,占全省常住人口總數的21.6%;未來10年,全省60歲以上人口占比預計達到30%,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在前期調研中,民革陜西省委會了解到,此前我省雖已出臺關于養老服務的條例,但還需細化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的支持政策,半失能和失能老人的養老服務也急需健全政策法規,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養。
今年省兩會,民革陜西省委會提交了《關于全面推進我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出臺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設立專項基金,增加公立養老資源供給,對新建住宅要嚴格落實養老設施配套要求,確保養老服務設施與住宅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賦能家庭養老,鼓勵社區挖掘閑置公共資源,打造“家門口”養老服務圈。
針對養老服務資金短缺和養老護理人員能力“三低三高”問題,民革陜西省委會建議,應引導社區、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養老服務,建立社區養老中心、民營養老院等多種形式的養老機構,形成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相互補充、協同發展的多元化養老服務格局;引導職業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培養護理、醫療、營養等多領域復合型人才,給予就業綠色通道和崗位津貼激勵,吸引高素質人才投身養老事業。
民革陜西省委會還建議,應積極搭建智慧養老平臺,借助智能健康監測系統,實時跟蹤老年人健康數據,定制適合不同老年人的個性化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養老機構應加強與基層醫療機構合作,實現“醫康養”深度融合,構建多層次康養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養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