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指引,推動我省招商引資工作改革創新”專題協商座談會側記
□ 記者 殷博華
2024年,全省新設外商投資企業521家,同比增長27.7%;世界500強在陜投資企業約280家;進博會、投洽會“陜西展區”簽約項目超800億元;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減60%……
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引資規模持續增長,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招商引資亮出新的成績單的同時,展望“十五五”,招商引資工作如何更精準發力邁向新臺階?6月26日,省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圍繞“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指引,推動我省招商引資工作改革創新”議題召開專題協商座談會,協商議政、建言獻策。
為力促此次專題協商座談會建言更具“含金量”,5月中旬,省政協經濟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專家到咸陽、榆林深入開展實地調研,以函調形式學習借鑒浙江、河南的主要做法和經驗啟示。
“當前,我省招商引資制度集成不夠,缺乏系統性發展規劃,邊界不清、標準不一、各自為政的問題依然存在。”會上,省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王曉馳結合調研實際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堅持全省招商“一盤棋”思路,省委、省政府應出臺指導性文件,督促各級各部門樹立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找坐標、爭位次的戰略思維,從角色分工、主要職責到組織架構重構集成式體系化招商引資格局。
“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審批流程,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把營商環境構建好,這樣企業才能引得進來。”省政協委員,中核華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季開平建議,可借鑒杭州培育“六小龍”的成功經驗,推動從“拼政策”向“拼生態”轉變,實現產業鏈、人才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助力我省更好地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招商引資既要構建營商“暖環境”,也要提升做招商工作的“硬實力”。省政協委員、陜西新紅鋒投資集團黨委書記周鋒說,部分招商干部對新興產業趨勢、產業鏈圖譜、政策工具運用等方面知識儲備不足,存在缺乏既懂產業又懂資本運作的復合型人才問題。
周鋒建議,可以聯合高校、智庫、龍頭企業建立省級招商培訓基地,開展系統化、實戰化培訓;建立“招商專員+項目經理”終身負責制,從項目接洽、簽約到建設、投產、運營提供“一對一”全程跟蹤服務,全面提升招商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建議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場景招商培訓,側重頂層設計與政策制定培訓,強化場景策劃、包裝與運營能力培養。”省政協委員、西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平建議,建立標準化工作流程與評估指標體系,運用數字化工具優化場景對接平臺,提升資源匹配效率與招商成功率。
如何點亮數字招商“創新引擎”?銅川市政協副主席王曉剛建議,加快推進數字化建設,建設我省招商引資云平臺,全面構建“智能匹配-線上考察-政策賦能”的全流程招商服務生態,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向精準化、高效化、智能化升級。
在互動交流環節,有委員與專家還就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工作要素保障表達了關切。
“應出臺住房、子女教育、醫療以及個稅優惠等人才新政,重點聚焦領軍人才和科技創新主力軍,實現全方位引才、聚才、留才。”省政協委員、中信銀行西安分行行長趙大慶同時還建議,加大對科技型產業園區、孵化器的規劃建設力度,研究探索科技小鎮發展模式,帶動形成“虹吸效應”。
省政協委員、西安艾爾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正國建議,加大創新產品政府首購支持力度,優先采購本地科技成果首臺(套)產品,建立首購風險補償機制;推行技術經理人駐企,協助解決產業化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將政策承諾兌現進度及企業滿意度納入相關部門年度考核及離任審計范圍,推動形成“硬約束”。
與會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積極回應委員們的建議與關切。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田江表示,下一步將強化基礎制度剛性約束,不斷健全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相適應的制度規則,規范招商引資惡性競爭,健全市場準入制度規則;積極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學習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經驗,以西安都市圈為重點,對接周邊省份開展省際市場一體化建設,探索實現基礎設施、要素資源、商品服務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省商務廳將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創新招商引資模式,積極打造投資品牌。”省商務廳副廳長范萬春表示,將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對重大招商引資完成情況好和年度成績突出的工作單位、機構予以通報表揚,并健全完善容錯機制,鼓勵干部在招商實踐中擔當作為。
省工信廳廳長韓宏琪表示,要深入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各項決策部署,配合推動我省工業領域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扎實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后半篇文章”,切實把招商引資成果轉化為推動我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