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_日韩欧美精品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四虎美女版_夜间精品视频

您的位置:首頁 > 學習園地 > 他山之石

深刻領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規律性認識

陜西政協網 發布時間:2025-07-14 07:38 【字體:

□ 黃群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巨大的政治勇氣親自領導、親自謀劃、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將全面深化改革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了不竭動力源泉,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具有劃時代意義。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實踐成果、制度成果、理論成果,舉世矚目、影響深遠。

新時代我國改革進入到攻堅期和深水期,具有涉及范圍大、觸及利益深、攻堅難度大、關聯性聯動性大的突出特征,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推動理論創新,深化對全面深化改革的規律性認識,從而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發表的重要講話,全面闡釋了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原則、舉措、方法論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規律性認識,形成了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需要我們深刻領會和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中把握和貫徹。

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六個堅持”原則的規律性認識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貫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的重大原則。“六個堅持”原則,是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中凝練出來的重大規律性認識,是我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六個堅持’原則,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我們黨不斷深化改革的規律性認識的重大成果,對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改革行穩致遠,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現代化新征程面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圍繞著黨的中心任務、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體制機制保障,需要持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針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著力破除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需要積極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的事業行穩致遠,需要在百年變局中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贏得戰略主動。現代化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意義十分偉大、任務極其復雜艱巨,這必然要求我們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科學把握一些重大原則,這些重大原則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符合我國國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六個堅持”原則,明確了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的重大原則、是成功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根本保證,明確了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出發點和落腳點,明確了“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的堅持守正創新的改革道路,明確了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的以制度建設為改革主線,明確了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難題、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的全面依法治國的改革原則,明確了統籌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的系統改革的觀念。“六個堅持”原則既是我黨對改革的規律性認識的科學總結概括,也是現代化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原則,對于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總目標的實現,具有極其重大意義,我們必須深刻理解、牢牢把握和始終堅守。

關于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協調推進各方面改革的規律性認識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圍繞著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展開。圍繞著黨的中心任務謀劃和推進改革,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是關于改革的一個規律性認識。黨的二十大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因此,圍繞著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全面深化改革要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部署未來改革的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主要任務是完善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求進一步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要求突出問題導向,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著力解決制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發展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從而為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既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還要統籌部署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領域改革,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框架下具體謀劃全面深化改革的具體舉措,協同推動健全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國家安全體系建設等各個方面。

具體而言,基于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協調全面推進改革的規律性認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務和舉措任務: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推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繼續推進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一體改革,強調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提高宏觀經濟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與高水平開放,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著眼于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全面綠色轉型的體制機制;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建立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經濟安全體制機制,等等。我們一定要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來認識和把握這些重大任務和舉措。

關于用科學方法指導和推進改革的規律性認識

關于對全面深化改革的規律性認識,不僅包括在理論指導層面的規律認識,還包括在實踐推進層面的規律認識,也就是推進改革的科學方法論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講求科學方法,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堅持破和立的辯證統一、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處理好落實和部署的關系這四個方面的改革方法論原則。

具體而言,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的方法論原則,要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推進深化法治領域改革,另一方面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堅持破和立的辯證統一的方法論原則,要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突出破立并舉、先立后破,明確改革是一個破是手段、立是目的的破舊立新的制度創新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在要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候,特別強調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的原則。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的方法論原則,體現了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關系的規律性認識,要求通過全面改革的深入促進對外開放,通過提高開放水平促進全面深化改革。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會促進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形成,而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也會有利于促進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處理好部署和落實關系的方法論原則,要求重視改革方案和舉措的具體落實,在落實過程中要把握客觀規律、實事求是,要注重各項改革的協調配套,增強改革取向的一致性。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這些改革方法論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用科學方法指導和推進改革的規律性認識,需要我們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和科學運用。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轉自《人民政協報》)

來源:各界導報 編輯:郭長財
分享: